教風 學風
教風:厚德·精業 “厚德”一詞出自《易經》,原文是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”。 “君子以厚德載物”一句用大地的寬廣厚實來比喻人的胸懷氣魄。意思是說,君子應像大地一樣以寬廣深厚的好品行來承載萬物,包容萬物,滋養萬物,造福萬物。告誡君子除了要有與眾不同的濟世才能,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造福萬眾的奉獻精神,也就是強調有才有德,德才兼備。作為教育者則應首先有品行端正的高尚師德,方能言傳身教,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職責。 “精業”取義于韓愈《勸學解》中的“業精于勤荒于嬉”,意思是說,學業由于勤奮而精通,但它卻荒廢在嬉笑玩樂中。警言鼓勵后人不論是求學也好,立業也好,要勤勉,要善思,而懈怠輕浮常常使人一無所成?!肮び破涫?,必先利其器”,作為教師,要學而不厭,不斷提高自身素質,必須具備高深的學問,淵博的知識,還要錘煉高超的教學技能,精湛的教學水平,才能培養出明禮、誠信、自尊、自愛的高素質人才。 “學高為師,行正為范”,只有具備深厚的師德素養和精湛的專業水平,方可為師矣。 學風:敏學·慎思 “敏學”源于《論語》,子曰: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?!薄懊舳脤W”意即“聰慧敏銳,勤勉好學”。勤勉好學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,為學者要以堅韌不拔、持之以恒的意志,孜孜不倦地追求淵博的學識,以臻于學業上的高深造詣。 “慎思”出自《禮記·中庸》中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”,這是為學的第三個層次。為學者要對所學加以追問,問過以后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、分析,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,是為“慎思”。 子曰“學而不思則罔”,只是一味地學習卻不思考,就會因為迷惑而無所適從。 “敏學慎思”則是為學者必須秉持的勤勉、嚴謹、求索、進取的治學態度,在求知問學的道路上要堅持不懈地以此踐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