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十中預防秋冬季傳染病常識
【字體:
[大][中][小]
】【發布時間:2020-10-29】 【作者:/來源: 】 【閱讀:次】
【關閉窗口】
一、流行性感冒(簡稱流感)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起病很急,傳染性強,容易造成暴發性流行。表現為全身癥狀較重而呼吸癥狀較輕。開始表現為怕寒、發熱,體溫可高達39-40℃,同時患者感覺頭痛、全身酸痛、軟弱無力,且常感眼干、咽干、輕度咽痛。部分病人可有咳嗽、噴嚏、流涕、鼻塞。有的可見胃腸道癥狀,如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。有的以肺炎癥狀為主,發病1-2天后會出現咳嗽、氣喘等癥狀。
二、水痘
潛伏期7~17天。
前驅期:嬰幼兒常無前驅癥狀。年長兒或成人可有發熱頭痛、全身不適及上呼吸道癥狀,1~2日后才出疹。偶可出現前驅疹。
出疹期:發熱同時或1~2天后出疹,皮疹有以下特點:
先見于軀干、頭部,后延及全身。皮疹發展迅速,開始為紅斑疹,數小時內變為丘疹,再形成皰疹,皰疹時感皮膚搔癢,然后干結成痂,此過程有時只需6~8小時。如無感染,1~2周后痂皮脫落,一般不留痂痕;
皮疹常呈橢園形,3~5mm,周圍有紅暈,皰疹淺表易破。皰液初為透明,后混濁,繼發感染可呈膿性,結痂時間延長并可留有痂痕;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軀干最多,其次為頭面部及四肢近端。數目由數個至數千個不等;
皮疹分批出現,同一部位可見斑疹、丘疹、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;
口腔、外陰、眼結合膜等處粘膜可發生淺表皰疹,易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,有疼痛。
三、肺結核
全身癥狀:
1、全身不適、倦怠、乏力、不能堅持日常工作,容易煩躁,有心悸、食欲減退、體重減輕、婦女月經不正常等輕度毒性和植物神經紊亂的癥狀。
2、發熱是肺結核的早期癥狀之一,體溫的變化可以有以下幾種:
(1)體溫不穩定,輕微的體力勞動即引起發熱,經過30分鐘休息,也往往不能恢復正常。
(2)長期微熱,多見于下午和傍晚,次晨降到正常,伴隨倦怠不適感。
(3)病灶急劇進展和擴散時,發熱更顯著,可出現惡寒,發熱達到39-40℃。
(4)女性病人在月經前體溫升高,月經后體溫亦不恢復正常。
3、盜汗。多發生在重癥患者,在入睡或睡醒時全身出汗,嚴重者衣服盡濕,伴隨衰竭感。
局部癥狀:
1、咳嗽、咳痰。早期咳嗽輕微,無痰或有少量黏液痰。病變擴大,有空洞形成時,則痰液呈膿性,量較多。若并發支氣管結核則咳嗽加??;如有支氣管狹窄,則有局限性哮鳴。支氣管淋巴結核壓迫支氣管時,可引起嗆咳或喘鳴音。
2、咯血。約1/3-1/2的病人有咯血,咯血量不等。病灶炎癥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,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夾血。小血管損傷時可有中等量咯血,空洞壁上較大動脈瘤破裂,可以引起大量咯血。大量咯血后常伴發熱,幾天的低熱是小支氣管內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;高熱則是病灶擴散的表現。
3、胸痛。部位不定的隱痛常是神經發射作用引起的,不受呼吸影響。固定部位針刺樣疼痛、隨呼吸和咳嗽加重等,是因為炎癥波及壁層胸膜所引起的。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,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。
如何預防秋冬季傳染病
(一)開展愛國衛生運動:要搞好室內外衛生,室內經常通風換氣,保持空氣清新;經常曬洗衣物及被褥。搞好糞便管理,清除垃圾,疏通污水溝,消滅蚊蠅滋生地,采取各種措施消滅蒼蠅、蚊子、老鼠、蟑螂等四害。
(二)搞好飲食衛生:不暴飲暴食;不吃腐敗變質食物,不吃生冷不潔食物,不吃蒼蠅、蟑螂叮爬過食物;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河鮮或海鮮;隔夜的飯菜和買回來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;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滌消毒;生吃瓜果要削皮,喝開水不喝生水,碗、筷等餐具要嚴格消毒,生熟刀板要分開;
(三)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:講究個人衛生,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、糾正不良習慣。
(五)加強個人防護:不要胡亂用藥,特別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進行不規范治療,防止耐藥性的產生。某些腸道傳染病抗生素的不當使用,甚至可導致生命危險。
1、疾病流行季節,盡量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,盡可能避免與確診的呼吸道患者接觸。
2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,注意氣候變化,隨時增減衣服,避免淋雨、受涼。
3、加強體育鍛煉,以增強體質,提供機體抗病能力。
4、注意生活規律,保證充足睡眠,多喝溫開水,補充營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