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土得掉渣”是潮流 ——《鄉土中國》閱讀心得體會 高一(8)班 徐新悅 其實,我非常不認同城里人對我們這些所謂鄉下人“土得掉渣”的鄙夷,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無力反駁。 我無法否認在相當長的一個年代,甚至當下極少數村莊,鄉下人好像永遠都是穿得土巴拉嘰、混身上下臟兮兮、腰捆草繩亂吐痰、沒文化沒素質的標簽我想撕開,卻怎么也扯不掉。 如果不是有幸閱讀了《鄉土中國》本書,我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“土得掉渣”原來竟是一種潮流! 中國,是一個農耕社會國家,鄉土文化千百年來,根深蒂固。費孝通先生以話家常的口吻,分析著中國鄉土社會的土性文化。透過鄉下人粗糙的外表,我看到了那份最原始、最質樸、根基了中華文明的鄉土情懷。 鄉下人安土重遷,祖祖輩輩的老屋新建、翻修、整葺、哪怕推倒重建,再怎么變化風格,也離不開這一畝三分地兒。百年老屋,幾代人的更迭,家族的興盛榮衰,變化的時事,不變的是血緣的傳承,親情在這份質樸的守拙中芳香了歲月。 城里人喜歡購房,購房看地段、看價位、看社區、看配備,唯獨看少了家的厚植綿遠。鋼筋水泥密封的四方格子是不能叫做家的。沒聽說過哪套房子傳承了幾代人,令人唏噓的財產紛爭到是打了城里人高素質的臉。這也難怪,沒有守拙的簡單,又怎么會有樸愛的堅守。 城里人躋身都市的繁榮,卻疲于匆忙的競爭,于是渴望心靈的那份安靜,于是,鄉村的農家小院,“方宅十余畝,草屋八九間,桃李羅堂前,榆柳蔭后檐”成了他們重尋人性美好之處。這樣看來,鄉村的土,真的一直都是時尚潮流。 讀過《鄉土中國》后,我深深覺得,“土”其實也是當命今時代的一種潮,這是因為在鄉土中國世界,勤勞的人民已經把勞動傳承為一種時尚的風氣。古代,勞動是人民生寸下去的手段;建國初期,勞動是富強國家的有力保障;而今,勞動是我們固守家國幸福長久的基石。 這種潮流何時會過期?這種潮流何時會更替?! 不!不會的!古有千億勞動人民,今有新時代農民科技種田,鄉土中國,從來都是走在康莊大路上不停歇! 其實,城里人也是在勞動著的,只不過他們的勞動不沾了泥土,不再濕了襟衫,但我想,根植在骨子里的勞動應該是每個中國都在傳承的時尚與潮流吧。 最后我想,“土”不應該是貶義詞,反過來,這個詞才是我們真實的面貌。 |